公子贵姓晏神医受伤第几集

晏公子定制西装怎么样好看吗-晏公子定制西装怎么样

第二十六集。

晏然在与江湖上的高手们一起护送贵妃回宫时,遭到了一伙贼人的袭击,晏然为了保护贵妃,勇敢地抵挡了贼人的攻击,但最终还是被贼人的刀剑击中,受伤吐血。

晏然受伤吐血的情节,让贵妃和众人都感到非常担心,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晏然的勇敢和忠贞,他为了保护贵妃,不惜牺牲自己,令人感动。

晏几道:云间公子落凡尘

云间公子落凡尘

文/蝉十七

窗外的天连日阴沉不开,辰光行得越来越慢,从晨间鸟鸣到夜风清冷,仿佛就像是一生那么漫长。晏几道看着帘外的景致,那桃花春色于烟雨中竟觉疏淡迷离。饮酒、提笔,笔墨酒香间又醉了一日。一世繁华,落尽荒芜。总算,身边还有纸笔诗词相伴,心间也有佳人真情可忆。如此,便也不算枉过一生吧。再翻一遍旧日词章,铺纸研墨,执笔写下:“篇中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抚然,感光阴之易迁,叹镜缘之无实也。”少年往事,如前尘旧梦,一幕幕又在眼前翻卷而出……

他生在汴梁城的相国府,是当朝宰相晏殊的小儿子。那时的汴梁城正是宋朝最好的年月,国力昌盛、政治清明,士人大夫们上承唐时诗文遗风,下启宋代词间风月,日子过得很是风雅。

晏殊也善词,文采风流一时为世人称道。他暮年得子,甚是珍爱。偏的这个小儿子也是天资聪慧,幼时便倾心诗词。汴梁人都知道,相国府的小公子晏几道在诗词文章上天赋异禀,晏殊听了也得意,一次宴府家宴上,宾朋满座,他便想要年仅五岁的小儿子在席间露一手,让晏几道给在座亲朋背首诗。哪知小儿倒也一点不怯场,拍着手背起来,张口唱出的便是“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柳永的艳词,凡有井水处便有人歌,可晏殊不想自己的五岁小儿竟也唱的如此纯熟欢快,赶紧呵斥住了他,叹一句“孺子不可教!”。

岂是不可教,应是才华太盛,晏殊也不知如何教来才好吧。才华,于晏几道而言是与生俱来、可尽情泼墨挥洒一世的珍爱之物。他不以拥有这上天赐予的倾世才情而倨傲于世,也不愿用这奕奕才华求得俗世仕途的平顺。他自幼潜心六艺、精研百家,只因这是他心之所向、情之所往。他爱诗词文章,只读自己钟情的文字。柳永的词,五岁的他不完全懂,听人家唱了,却总觉情思缠绕其间,绵绵延延,想不真切,却绕在心头化不开。后来大了,他也只写自己倾心的文字。科举的题目,他懒得去下笔。以这手中笔毫,写那官样文章,想来都是对这平仄文韵的亵渎。他所爱的诗词文字里,有他挚爱的世界,那里繁花灼灼、春水潋滟,万物明媚、辰光悠闲。

幸而年少时,仰仗着相府公子的身份,才华横溢的少年郎可以每日肆意跌宕诗词、纵横诗酒。他恨当时乐府词鄙俗不动人,无一能登大雅之堂,便挑起乐府词“补亡”之工作,自填长短句,最初也只为供人唱和,聊以陪酒解闷。只是不想,他当年嬉游笔墨的词,却成就了后世人无可比肩的清丽婉约。

他爱文字,爱诗词,爱温润婉约,如清水芙蓉般清丽可人的词,他也爱身边娇而不媚清丽不俗的女儿们。于他而言,这世间美好的万物,都值得去喜欢欣赏,细心怜爱。后来有人将晏几道比作“宋代的贾宝玉”,说他们少年时,家世都极昌盛,身居繁花碧柳处,可与晓莺唱和,临画桃花颜色。宝玉身边,是一群姐姐妹妹围绕,每日和这些清爽女儿们,斗草簪花,吟诗作赋;小山身旁也总有莲、鸿、苹、芸等可人歌女相伴。彩袖曼舞,水腰恰似杨柳娇;琵琶弦里,桃花半遮语声媚。

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少年才俊的他,不知是多少闺阁女儿的梦中良人。而他却以相国公子的身份怜爱着身边的风尘女儿们,不因她们的身份生嫌弃,而随她们赏遍春梦秋花,烟雨流云。那时他常去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唱和诗词,莲、鸿、苹、芸四个才貌兼具的乐妓亦时常出入沈、陈二府。于是每有新词成篇,他便邀身边的女儿们歌之舞之。他怜女儿们的品貌、琴声、清喉、舞姿,遂将她们的名字也嵌入词中。于他而言,身边这水做的骨肉如那些诗歌词令一样,是他自小便珍爱在心底的美好。史书和词中都并没有记载晏几道曾为哪一个特别的女子钟情一生,他的爱更像是一种博爱。在那个歌姬乐妓们命如草芥的年代,他尊重着她们,怜爱着她们,如同怜爱这手中的毛笔,心间的词章。这是一个风流才子真挚又美好的感情。

才华奕奕的相国公子本可就这般风流一世,可父亲的离世让这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生活戛然而止。那一年,晏几道26岁。近而立之年的他,眼看着相府衰亡,家族没落,金玉钱财俱成过往,却仍不愿随波逐入俗世仕途之流。无奈没了相国府的依托,世间的风霜刀剑都向着这位不谙人情世故的公子迎面而来。身为朝中曾光耀一时的权势家族的公子,总有人看其不顺,忧其再起,欲对其惩治而除后患。终于,从来不争仕途名利的晏几道还是因朋友郑介夫反对王安石变法受到牵连而下狱,家人倾其所有将他从牢狱救出,自此,晏家的情况也每况愈下,他成了一个真正的落魄贵族。

家门破败,他却仍是那个至情至性的公子,只钟情于这世间美好的事物。高官、金玉,于他而言总是不得入目。不管是在家世昌隆的曾经,还是在家道中落的现在。他不是不关心国家前途、百姓疾苦。少年时,他也曾与友人黄庭坚在寂照房饮酒唱和,有时醉倒在酒家垆边,有时同榻夜话,纵论时势,畅谈抱负。他也曾想将这一身才华倾注于大宋江山的万世昌隆,却又实不甘为了一个官位而奉承于朝中的蝇营狗苟。也罢,不如便沉醉于词章风月,于笔墨书香里了却一生,倒也能流传个万世佳话。

纵是生活再逼迫,他也仍不好做官,更懒怠与俗人官员交往。甚至拒绝过由黄庭坚引荐而来,当时已是翰林学士的苏轼的来访。理由是“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他说,现在朝中大臣,大多是我家从前的门客,我都不愿去见,你也免了吧……为访晏几道,苏大才子特意请来黄庭坚引荐,不想却是碰得一脸灰。

俗世的生活于晏公子而言,已是艰辛异常,他便也顺其自然地只识柴米油盐地活下去。宁愿在这生活的路上踽踽而行,固执地回想着曾经的美好。也不会不顾尊卑去求官敛财。人生在世,只顾及在乎之物,温暖在乎之人便是不易。身边人世飘零时,那也至少还能回忆。忆当年的明月,忆当年的诗酒,忆当年的佳人,忆当年的爱情。

如今,家道中落的公子,看着繁华俱成往事,生命不断走向衰亡,心中惦念的从不是曾经的富贵荣华,午夜梦回时分,天光初亮之际,心里想着的只是那曾把心儿暖了的脉脉情谊。于是,某一个难眠夜里,他起身,铺纸研墨,提笔写:“别来长忆西楼事,结遍兰襟。遗恨重寻,弦断相如绿绮琴,何时一枕逍遥夜,细话初心。若问如今,也似当时着意深。”心里想着,如今若再相遇,情谊定也如当时一般。

后来,世事沉浮,几经辗转漂泊,偶然地,他当真又遇上了曾经的小苹。她已不复当年初春三月般的桃花颜色,可岁月沧桑并未带走她身上的温婉柔媚。望着曾经风流倜傥的相国公子,如今鬓已带星星,她说:“公子,奴再为你弹一曲琴吧。”素手依然,巧弄琵琶,相思入弦,风月无边。月下红颜,宛若一朵清夜里缓缓盛开的莲,绯色出水,媚而不艳。琴声悠扬而起,弦声美好得如春日繁花,而后调子渐缓,终还是归于沉寂。只一曲琴,她像是已陪他过了一生。

他看着她,还记得初见时她的模样,记得她穿着心字罗衣,浅笑盈盈,那日夜色正好,月色晕开了彩云,落花迷醉了星光。他提笔写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他已把身上的最后一点钱都拿出来,只为见小苹一面。如今,却再拿不出一点像样的东西留给小苹,只能留下这首词。小苹轻轻吟唱着,眼眶越来越湿。窗外,月色依旧,公子已走远,怕是今生再无相见之日……

他离了小苹,缓步踏出这桃花烟柳地。再也回不到当初了,回不到那想舞便舞低杨柳楼心月,欲歌便歌尽桃花扇底风的年月。这一生行走于世,最初以诗词才华惊艳于人,最终也只有诗文词句陪伴于身。金玉钱财荡尽,倒也落得个清静随性,随心而往。实然,晏几道一生都是至情至性之人,友人黄庭坚为他写诗道:“云间晏公子,风月光如何?犹作狂时语,邻家乞侍儿。”他确是这样的云间公子,一生光风霁月,以本真之心待可亲可敬之人,温暖了人间俗世。

只是也应了黄庭坚对他的评价,“痴念绝人”。他出身相国之家,文章写得行云流水,却不参加科举,也不托关系入仕。花钱不知数,遭人欺骗,家财都散尽,却仍待人以诚。痴人啊痴人,云间公子,为何生于这俗世?或许是这世上需要他这般暖意入心的词文,需要他这般如痴如嗔的人儿。唱着他的文儿,念着他的心意,如此,那些被他爱过的人才有勇气行走在这并不温暖的人世。

而他,只是用尽一生,做着他的痴梦。从别后,忆相逢,几番魂梦与君同。曾经爱过的人,不管岁月如何转换,他总会在梦里将她们惦念。这一世,他就这样痴痴地爱着这尘世里曾与他相逢的种种美好。她们总说,是相国公子爱怜了她们。而他知道,其实是她们温暖了落入尘世的云间公子……

第三十二回 晏蛾儿逾墙殉节 群公子大闹朝堂(5)

却说桓公(姜小白)尸在床上,日久无人照顾。虽则冬天,血肉狼藉,尸气所蒸,生虫如蚁,直散出于墙外。起初众人尚不知虫从何来,及入寝室,发开窗槅,见虫攒尸骨,无不凄惨。无亏放声大哭,群臣皆哭。即日取梓棺盛殓,皮肉皆腐,仅以袍带裹之,草草而已。惟晏蛾儿面色如生,形体不变。高虎等知为忠烈之妇,叹息不已,亦命取棺殓之。高虎等率群臣奉无亏居主丧之位,众人各依次哭临。是夜,同宿于柩侧。却说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列营在外,见高、国老臣,率群臣丧服入内,不知何事。后闻桓公已殡,群臣俱奉无亏主丧,戴以为君,各相传语,言:?高、国为主,吾等不能与争矣!?及各散去兵众,俱衰麻入宫奔丧。兄弟相见,各各大哭。当时若无高、国说下无亏,此事不知如何结局也!胡曾先生有诗叹曰:

违背忠言宠佞臣,致令骨肉肆纷争。

若非高国行和局,白骨堆床葬不成。

却说齐世子昭逃奔宋国(河南商丘),见了宋襄公(子兹父),哭拜于地,诉以雍巫、竖刁作乱之事。其时,宋襄公(子兹父)乃集群臣问曰:?昔齐桓公(姜小白)曾以公子昭嘱托寡人,立为太子,屈指十年矣。寡人中心藏之,不敢忘也。今巫刁内乱,太子见逐,寡人欲约会诸侯,共讨齐罪,纳昭于齐,定其君位而返。此举若遂,名动诸侯,便可倡率会盟,以绍桓公之伯业,(宋襄只欲借此图霸耳,非专心为齐也。)卿等以为何如?忽有一大臣出班奏曰:?宋国有三不如齐,焉能伯诸侯乎?襄公视之,其人乃桓公(子御说)之长子,襄公(子兹父)之庶兄,因先年让国不立,襄公以为上卿,公子目夷,字子鱼也。襄公曰:?子鱼言?三不如齐?,其故安在?目夷曰:?齐有泰山渤海之险,琅琊即墨(山东平度东南)之饶。我国小土薄,兵少粮稀,一不如也。齐有高、国世卿,以干其国;有管仲、宁戚,隰朋,鲍叔牙以谋其事。我文武不具,贤才不登,二不如也。(有此二不如,便断断不能成伯矣,后一条可以不必。)桓公北伐山戎,?俞儿?开道,猎于郊外,?委蛇?现形。我今年春正月五星陨地,俱化为石。二月又有大风之异,六鹢(音义)退飞,此乃上而降下,求进反退之象,三不如也。有此三不如齐,自保且不暇,何暇顾他人乎?襄公(子兹父)曰:?寡人以仁义为主,不救遗孤,非仁也。受人嘱而弃之,非义也。?(遗孤非在地,不消救得,受嘱以私,从之非义。)遂以纳太子昭传檄诸侯,约以来年春正月,共集齐郊。檄至卫国(河南滑县),卫大夫宁速进曰:?立子以嫡,无嫡立长,礼之常也。无亏年长,且有戍卫之劳,于我有恩,愿君勿与。?(宁速说话大有分寸。)卫文公(姬毁)曰:?昭已立为世子,天下莫不知之。夫戍卫,私恩也,立世子,公义也。以私废公,寡人不为也。?(卫文心感齐桓之恩,故欲顺其私意耳。)檄至鲁国(山东曲阜),鲁僖公(姬申)曰:?齐侯托昭于宋,不托寡人;寡人惟知长幼之序矣。若宋伐无亏,寡人当救之。?

周襄王(姬郑)十年(-642),齐公子无亏元年三月,宋襄公(子兹父)亲合卫(河南滑县)、曹(山东定陶)、邾(山东邹县)三国之师,奉世子昭伐齐,屯兵于郊。时雍巫已进位中大夫,为司马,掌兵权矣。无亏使统兵出城御敌,寺貂居中调度。(好两个有才有德之臣,无亏大有眼力。)高、国二卿分守城池。高虎谓国懿仲曰:?吾之立无亏,为先君之未殡,非奉之也。今世子已至,又得宋助,论理则彼顺,较势则彼强。且巫、刁戕杀百官,专权乱政,必为齐患。不若乘此除之,迎世子奉以为君。则诸公子绝觊觎之望,而齐有泰山之安矣。?懿仲曰:?易牙统兵驻郊,吾召竖刁,托以议事,因而杀之,率百官奉迎世子,以代无亏之位。吾谅易牙无能为也。?高虎曰:?此计大妙!?乃伏壮士于城楼,托言机密重事,使人请竖刁相会。正是:?做就机关擒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不知竖刁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晏蛾儿逾墙殉节 群公子大闹朝堂(2)

忽然桓公(姜小白)疾病,卧于寝室。雍巫见扁鹊不辞而去,料也难治了。遂与竖刁商议出一条计策,悬牌宫门,假传桓公之语。牌上写道:

 寡人有怔忡之疾,恶闻人声。不论群臣子姓,一概不许入宫。著寺貂紧守宫门,雍巫率领宫甲巡逻。一应国政,俱俟寡人病痊日奏闻。

 巫、刁二人,假写悬牌,把住宫门。单留公子无亏,住长卫姬宫中。他公子问安,不容入宫相见。过三日,桓公(姜小白)未,巫、刁将他左右侍卫之人,不问男女,尽行逐出,把宫门塞断。又于寝室周围,筑起高墙三丈,内外隔绝,风缝不通。止存墙下一穴,如狗窦一般,早晚使小内侍钻入,打探生消息。一面整顿宫甲,以防群公子之变。不在话下。

 再说桓公(姜小白)伏于床上,起身不得。呼唤左右,不听得一人答应。光著两眼,呆呆而看。只见扑蹋一声,似有人自上而坠,须臾推窗入来。桓公睁目视之,乃贱妾晏蛾儿也。桓公曰:?我腹中觉饿,正思粥饮,为我取之!?蛾儿对曰:?无处觅粥饮。?桓公曰:?得热水亦可救渴。?蛾儿对曰:?热水亦不可得。?桓公曰:?何故?蛾儿对曰:?易牙与竖刁作乱,守禁宫门,筑起三丈高墙,隔绝内外,不许人通,饮食从何处而来?桓公曰:?汝如何得至于此?蛾儿对曰:?妾曾受主公一幸之恩,是以不顾性命,逾墙而至,欲以视君之暝也。?桓公曰:?太子昭安在?蛾儿对曰:?被二人阻挡在外,不得入宫。?桓公叹曰:?仲父不亦圣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悔之晚矣。)寡人不明,宜有今日。?乃奋气大呼曰:?天乎,天乎!小白乃如此终乎?连叫数声,吐血数口。谓蛾儿曰:?我有宠妾六人,子十余人,无一人在目前者。单只你一人送终,深愧平日未曾厚汝。?蛾儿对曰:?主公请自保重。万一不幸,妾情愿以送君!?桓公叹曰:?我若无知则已,若有知,何面目见仲父于地下?乃以衣袂自掩其面,(掩袂而,人知有吴夫差,不知有齐小白,事见《史记》注。)连叹数声而绝。计桓公即位于周庄王(姬佗)十二年(-685)之夏五月,于周襄王(姬郑)九年(-643)之冬十月,在位共四十有三年,寿七十三岁。潜渊先生有诗单赞桓公好处:

 姬辙东迁纲纪亡,首倡列国共尊王。

 南征僭楚包茅贡,北启顽戎朔漠疆。

 立卫存邢仁德著,定储明禁义声扬。

 正而不谲《春秋》许,五伯之中业最强。

 髯仙又有一绝,叹桓公一生英雄,到头没些结果。诗云:

 四十余年号方伯,南摧西抑雄无敌。

 一朝疾卧牙刁狂,仲父原来不得!

 晏蛾儿见桓公(姜小白)命绝,痛哭一场。欲待叫唤外人,奈墙高声不得达。欲待逾墙而出,奈墙内没有衬脚之物。左思右想,叹口气曰:?吾曾有言:?以送君?。若殡殓之事,非妇人所知也!?乃解衣以覆桓公之尸,复肩负窗槅二扇以盖之,权当掩覆之意。向床下叩头曰:?君魂且勿远去,待妾相随!?遂以头触柱,脑裂而。贤哉此妇也!

 是夜,小内侍钻墙穴而入,见寝室堂柱之下,血泊中挺著一个尸首,惊忙而出,报与巫、刁二人曰:?主公已触柱自尽矣!?巫、刁二人不信,使内侍辈掘开墙垣,二人亲自来看。见是个妇人尸首,大惊。内侍中有认得者,指曰:?此晏蛾儿也。?再看牙床之上,两扇窗槅,掩盖著个不言不动,无知无觉的齐桓公(姜小白)。呜呼哀哉,正不知几时气绝的。

 竖刁便商议发丧之事。雍巫曰:?且慢,且慢,必须先定了长公子的君位,然后发丧,庶免争竞。?竖刁以为然。当下二人同到长卫姬宫中,密奏曰:?先公已薨逝矣!以长幼为序,合当夫人之子。但先公存日,曾将公子昭嘱托宋公,立为太子,群臣多有知者;倘闻先公之变,必然辅助太子。依臣等之计,莫若乘今夜仓卒之际,即率本宫甲士,逐杀太子而奉长公子即位,则大事定矣!?长卫姬曰:?我妇人也,惟卿等好为之!?于是雍巫、竖刁各率宫甲数百,杀入东宫,来擒世子。